衛生福利部104年度「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需求說明書
壹、背景說明(計畫緣起):
為利醫療資源整合,本部於「開創全民均等健康照護計畫」(計畫期程:民國102年至105年)中,規劃辦理「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將全國劃分為6大醫療照護區域,於各醫療區域,委託1家責任衛生局,擔任本計畫之功能性行政作業單位,並作為區域內醫療資源整合對話與協商平台,協調區域內各項資源,建立健康照護支援體系,依據衛生醫療政策需要,協助區域內醫療院所發展病人安全及醫療品質作業模式,推動整合性照護及雙向轉診網絡,以及規劃區域內各類醫事人員及醫院行政人員繼續教育及相關訓練活動。
醫療網分區方式如下:
一、臺北醫療區:基隆市、臺北市、新北市、宜蘭縣、金門縣、連江縣。
二、北區醫療區: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
三、中區醫療區:臺中市、南投縣、彰化縣。
四、南區醫療區: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臺南市。
五、高屏醫療區: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
六、東區醫療區:花蓮縣、臺東縣。
貳、計畫執行工作內容(或規格內容說明):
一、計畫執行內容:
本計畫將依現行醫療網分區方式,每區委託1家衛生局擔任各區責任衛生局,於6大醫療區域共計委託6案。計畫各項工作內容,應由責任衛生局會同該區域內其他衛生局及相關合作單位等,共同擬定,並就區域發展特色,研提完整之計畫書,且可依計畫目的及區域內需求,增加工作項目,所增加內容如經審查確認為對本計畫有實質效益者,將可於審查作業獲得適當加分。各工作項目若有協辦單位(機關),應一併列舉於計畫書中。
計畫工作項目如下:
(一)設置該醫療區域醫療網運作之功能性行政單位:
1.與醫療區域內各衛生局、區域內醫療行政機關、醫療機構、醫事團體、及相關社區機構等建立業務聯繫管道,並定期辦理聯繫會議,檢討業務成效。
2.配合本部業務需求,參加相關業務聯繫會議,推動規劃辦理事項。
(二)輔導區域內醫療機構提升品質:
1.輔導機制應包含下列程序,並於計畫書中具體呈現辦理方式及期程:
(1)研訂計畫主題。
(2)研擬作業規範。
(3)研訂品質指標。
(4)訂定檢核表單。
(5)辦理服務訓練。
(6)品質輔導查核。
(7)確認改善情形。
(8)成果發表獎勵:辦理研討會議或進行成果分享交流活動。
2.各醫療區域均應辦理下列2項指定工作,另視所在醫療區域需求,自選1項工作辦理(東區可不選);自選工作不限下列項目,但必須依照前項之輔導機制及程序辦理,且不得與本部其他計畫內容重複:
(1)輔導診所落實年度病人安全工作目標,特別是針對有進行手術及麻醉作業之診所,提升人員資格與訓練、醫療處置過程安全與品質、及儀器設施維護等,輔導診所至少20家。
(2)輔導醫療機構成立醫療糾紛關懷小組,並應著重醫院工作人員之輔導關懷,所輔導醫療機構應含地區醫院10家以上;另委託當地專業團體協助診所或其他醫事機構處理醫事爭議,並宣導診所及醫事機構使用相關資源。
3.期末報告應呈現輔導工作成果,包括受輔導醫療機構依計畫主題研訂正確目標、依照正確目標選定作業流程或服務流程、研訂品質指標及內部監測機制等情形,並分析及檢討執行結果。
依據執行結果分析受輔導醫院達到目標之程度,檢討並提出具體改善策略。
(三)南區應辦理全國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年終檢討會,檢討各區域計畫執行成效,提供各醫療區域之溝通與意見交流機會。會議之議程、專題演講主題與講師名單、討論提案、出席人員與機構、及相關發文資料等,應先經本部同意,開會通知則由本部寄發。
(四)協助辦理醫事人員繼續教育及非醫事人員教育訓練:
1.對象:所屬醫療區域之醫事人員及非醫事人員。
2.所辦理之課程應開放給所屬醫療區域之醫事人員及非醫事人員參與,且協助申辦醫事人員繼續教育積分作業,若有需要亦請協助申請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
3.得視各醫療區域需求,選擇辦理教育訓練課程內容,並得與區域內各衛生局及醫事團體等合作規劃辦理。所辦理課程應包括下列內容:
(1)辦理失智症醫療照護相關教育訓練,特別是於基層醫療機構執業、門診對象主要為慢性病人之醫師。
(2)辦理生命末期臨終照護及安寧緩和醫療相關課程,並鼓勵衛生所或偏遠地區基層醫療人員取得健保安寧居家療護乙類資格。
(3)辦理各類醫事人員之性別教育課程,並使其瞭解國際公約及世界衛生組織之性別主流化策略,以利性別友善醫療。
(五)配合法規或政府政策推廣、輔導或宣導項目,並至少辦理2項:
1.宣導美容醫學相關管理政策,宣導民眾應優先選擇優良醫療機構,維護自身權益。
2.加強輔導醫療院所遵守「住院醫師勞動權益保障參考指引」,將醫師工時之限制、職業災害、保險條件、休息/休假規定等,訂定定型化契約。
3.為防制醫療機構暴力事件,應依醫療法第24條及第106條規定辦理相關事宜。另輔導醫療機構雇主參與勞動部辦理之「員工協助方案推動計畫」教育訓練,若有家暴相對人至醫療機構施暴者,併同醫院暴力處理原則辦理。
4.強化民眾急診五級檢傷及正確就醫之概念,珍惜急診醫療資源,避免造成急診壅塞,以維護急重症病人的醫療照護品質。